发布时间:2018-03-15 22:09
文章来源:军创网
作者:
浏览次数:1596
从普通工程兵到三级专业军士,从农电工到乡村供电所所长,31年来,无论在部队从军,还是在电力一线,周正雄习惯每天直面风雨,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作业。50岁的他因岁月浸染已是两鬓霜白,但绽放的笑容却依旧青春洋溢,艰难险阻无所惧,真情点亮万家灯。
昔日“兵哥哥”,今日“农电工”
1984年,湖南省桂东县小伙周正雄入伍成为云南56277部队的一名工程兵,开始15年的部队生涯。
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和战友们参与过云南大理至石林600余公里高速公路、大理至昆明铁路以及火车站等工程建设,每天在艰苦的环境下开隧洞、架建材,逢山铺路,遇水架桥。在参与滇池段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由于特殊地貌,路基底下淤泥深达40余米,施工难度巨大,多家地方建筑施工队不敢施工,周正雄和他的战友们硬是花了近6年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15年的部队生涯磨练了周正雄吃苦耐劳的钢铁意志,更培养了他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在部队被授衔三级专业军士。
1998年,从部队转业的周正雄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基层电力工人,干过水变电站运行、供电所运检、抄表、核算等工作。从当年修路架桥到而今栽杆架线,周正雄坚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挎着装有电胶布、电笔、手钳、起子等工具包,在桂东大山一守就是16年。
当年“门外汉”,如今“好把式”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电气知识几乎两眼一抹黑,幸好几个老师傅带得好,又常常有培训、学习。”谈起16年来的经历,周正雄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凭着不会就学、不懂就钻的劲头,周正雄很快熟悉并掌握了高低压安装、抄核收、线路维修的整套工艺流程以及各种设备的结构、参数、性能和运行要求,从一名电力“门外汉”变成了技术管理的“好把式”,并担任了桥头供电所所长。
2008年1月,百年一遇特大冰冻灾害发生在桂东县境内。大树拦腰折断,线杆倒塌线路中断,桥头供电所负责的清泉镇、桥头乡陷入一片漆黑。周正雄与同伴们每天徒步在大山深处,用双脚开路,靠肩扛手挑,把一根根电线杆、一捆捆导线抬到山头。在120天的时间里,安装电杆4000多基,架设线路400多公里,完成17个行政村、5800多用户供电,圆满完成了抗冰救灾配电网建设任务。刚打完抗冰攻坚战,又赶上电网恢复竣工验收,没来得及休息,周正雄又投入到资料整理的紧张工作中,奋战了70多个日夜,整理出800多张“一杆一卡”表,50多种设备台账,翔实的资料获得了验收组的好评。
桥头供电所13名农电工平均年龄45岁以上,敢碰电线不敢碰电脑,不懂上网传数据、不会列表做台账。周正雄从字符输入教起,将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电脑基础知识手把手教给农电工,并多方争取筹集资金为每名同事配备了工作电脑,所内生产管理各种记录均实现了微机化管理。此外,在他推荐下,每名电工平均每年有不少于3次外出培训的机会。
所里的农电工大多为当地半工半农的“农民工”,千余元的月薪对于有一技之长的电工而言显得微薄。如何激发所里农电工的积极性成了周正雄思考的问题。周正雄在所里推行“工作完成制”,允许大家完成工作之余抽时间回家干农活,鼓励大家将每月、每季度、每年评先争优多拿绩效工资。如:季度评比达到A级,每名农电工该季度便能多领600元。
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农村工作团队渐渐在同行中崭露头角,年年安全生产“零事故”,每月电费回收“双结零”,连续6年被省、市、县评为“先进班组”、“先进供电所”等荣誉,所里农电工们不断领到厚厚的奖金红包,有人情味、有干头成了他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家中“陌生人”,群众“贴心人”
在村民眼里,周正雄是个随叫随到、热心帮忙的贴心人。“不论白天黑夜,周师傅他们都是一个电话就来人,认真细心,还常帮忙把里里外外坏了的电路电器全修好,从不收钱,这点很让我们感动。”桥头乡红桥村70岁的陈金福老人一提到周正雄的热心服务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桥头供电所负责着桥头乡、清泉镇5800余户村民供电工作。分内的事周正雄带头干,分外的事能干的他也干,一个电话“周师傅”,他便很快赶来。半夜了,陈金福家线路坏了他来了;端午节,赖登朝家突然变得一团漆黑他来了;邻里姑婶扯皮纠纷他还来······每逢抄电表收电费的日子,清泉、桥头的村民总会把电费准备齐了、把其他事情推了,早早在家里等候,因为周师傅他们来抄表收费时,会顺便把家里坏了的电路电器全部修好。
在妻子冯亮星眼里,周正雄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2004年的中秋节,女儿周芳连续9天未进食,又呕又吐,被查出患严重痢疾。冯亮星单独把孩子送到医院灌肠、输液、清理污秽物,忙得一塌糊涂。而此时的周正雄,正在80余里外的宋坪供电所一寸一寸地检修宋坪至青山的线路,查找青山乡断电的原因。15天后,周正雄轮满班回家了,女儿也早已痊愈出院了,周正雄只是讪讪地看着妻子疲惫的眼神默不作声。
“他太少在家了,我都习惯不留他的饭。”周正雄的妻子冯亮星说。22年前,湘潭妹子冯亮星与周正雄军婚后,夫妇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冯亮星独揽了照顾婆婆、女儿全部任务,一家人生活来源主要靠丈夫工资以及自己帮物业清扫每月的450元。生活虽然清贫,但她从不埋怨丈夫,一直咬紧牙关独自承受生活压力。
因小时候得过支原体肺炎未能根治,现在就读于湖南工程学院的女儿周芳落下了一得感冒便剧烈咳嗽的毛病。即便如此,周芳对疏于照顾自己的父亲仍充满尊敬和感激,并积极向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亲致敬”。
“有一位这样执著的'光明使者'是我们全乡人的福气。”与周正雄相处十年的桥头乡百果社区主任伍建南评价说。
“我是个平凡的人,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周正雄憨厚一笑,挎着电工包和同伴们出了门……
无悔汗水洒大山,只为万家灯火明!
上一篇: 钟小春:退伍甘当“牛司令”
下一篇: 唐贵初: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