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3 17:16
文章来源:中国消防博物馆
作者:中国消防博物馆
浏览次数:1488
民国初期,消防管理模式和具体措施日趋规范,消防法制日趋健全。火灾登记统计管理和建筑消防审核制度开始实行。同时,民国时期多种政权更迭、并存,消防管理参照外埠模式,各有变迁,多元同生。
伴随西学东渐,进一步吸收西方先进消防观念,一系列书籍编纂出版,逐步与西方接轨。其中,火灾初期预防和建筑火灾预防放于突出位置,成为近代消防观念的一个重要突破。
近代,民办消防组织日盛不衰,部分大型公司、厂企也筹办消防队。20世纪40年代后,各地陆续筹建义勇消防组织,多为绅商合办,司职人员多尽义务。
民国时期城市供水管网、马达泵浦消防车、化学灭火剂、电话通讯报警等相继由外埠引入并推广使用,民族消防工业兴起并逐步兴盛。1932年,我国近代最早的消防企业—上海震旦机械铁工厂率利用国外汽车底盘改制成第一辆消防车,我国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泵浦的消防车诞生。
进入现代消防展区,回顾中国消防事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消防机构得以设置,消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消防工作体系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健全。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逐步明确。1957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部消防法律——《消防监督条例》颁布,标志着消防工作步入法制化的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火灾易发、多发,各类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消防工作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消防法制体系不断完善,火灾防范体系不断加强,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灭火救援力量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消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现代消防展区通过“亲切关怀”、“消防法制”、“消防标准化工作”、“火灾警示”、“火灾预防”、“消防科技”和“灭火救援”、“消防功模英烈”等专题,展示了消防工作发展进步的方方面面。
在灭火救援专题,专门设置了5.12汶川地震救援场景的多媒体展项,通过公安消防部队在抗震救援一线的珍贵影像,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瞬间,让人身临其境,深切感受着消防官兵在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中牢记使命、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战斗意志,诠释着“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上一篇: 防火防灾体验馆
下一篇: 古代消防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