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3 17:23
文章来源:中国消防博物馆
作者:中国消防博物馆
浏览次数:1501
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相比,人类用火、防火的历史则更为久远。二楼古代消防展厅,展示了中国消防历史的遗存和承继有序的发展脉络,主要陈列展示了远古以来直到清代,每个历史时期的典型火灾、消防思想、消防管理、消防机构、消防立法和防灭火技术的沿革、发展历程。
早于50万年之前,古人已经开始用火。通过特别制作的多媒体视频展项,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远古人类如何使用自然火。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遗址火灰烬层化石是人类用火的有力物证。
消防始终是中国历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共同题目、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火灾无情,万物付之一炬。历代史书专设五行志、灾异志等篇目,对大火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就开始了火源保存和房屋防火材料的探索和实践;商代卜辞甲骨上有了最早关于火灾的文字记载;西周时期的《周易》一书中,“既济”一卦表述了“防患于未然”的朴素思想;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消防法律条文和消防主管机构;汉代,消防管理机构继续发展完善,这里的“东井灭火”井栏陶器展示了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员图案形象;西晋时,消防律法独立成篇;宋代,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官办灭火军队——“潜火军兵”,通过幻影成像多媒体展项,可以直观地了解潜火军兵警戒、出动、灭火的全过程;至明代,建筑防火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无梁殿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全部采用砖瓦,耐火性能良好。徽派建筑为防止火烧连营大量采用封火墙建筑形式。紫禁城沙盘模型展示了完善的消防水系和防火规划。清末,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消防警察机构在天津设立,各地民间救火会繁荣发展,上海率先成立救火联合会,天津地区的民间救火会更多达80余家。在天津乐安水会复原场景中,可以看到制作精良的人力唧筒,和水桶、火钩、火叉、葫芦灯等整套的灭火器具。清代,消防泵浦、消防车、灭火药剂等先进消防技术相继从西方引进,城市消防栓、火警电话开始安装,消防工作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通过参观古代消防展厅,您能更好的审视消防工作的发展,品味独特的消防文化,思考消防对于社会的功用和意义。
上一篇: 近现代消防展厅
下一篇: 中国消防博物馆